
2023年10月,雅加达,一条“印尼要从中国一次性买下价值约90亿美元的大批海空装备”的消息在媒体和社交网站炸开了锅,但一直没有出现官方合同和签字照片。
事实:印尼近年频繁看武器,一会儿看法国的“阵风”,一会儿和美国谈F-15ID,还和韩国、意大利聊军舰和潜艇。
解读:他们就像逛家电城的精明买家,四处打听、比价,谁合适就先下手一部分,绝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。
事实:美国在2022年同意对印尼出售F-15ID的意向,标的最高可到139亿美元,但现在还没交货。
解读:这相当于你排了很久的队,手机还没到手,心里难免找备选。
事实:法国方面,印尼计划要42架“阵风”,公开消息显示已有部分合同生效,开始往前推进。
解读:既然已经往法国那边砸了不少钱,短时间再吞下四十多架别家的战机,胃口也要掂量。
事实:网传中国“清单”里有歼-10B/10C、054护卫舰、039A潜艇、022导弹艇、CM-302导弹等。
解读:这些名字很响,但有的中国自己用得多、对外没见卖过整船,有的和印尼现有装备不搭,一口气全要的可能性不大。
事实:比如022这种小型导弹艇,中国海岸线用着顺手,但没有公开对外出口记录。
解读:就像一辆在自家小巷好开的车,未必适合别人的高速路和远海浪。
事实:印尼海军的主力现在是荷兰、韩国、意大利路线的军舰,潜艇也和韩国一起造过。
解读:如果突然换成一大堆中国货,零件、维修、训练、规程都要重来,省了买价,可能多了折腾钱。
事实:网上流传“巴印空战J-10八比零”这种说法,对不上时间线——2019年那会儿巴方还没装备J-10C。
解读:把别的机型的功劳算给后来入伍的新兵,这样讲不严谨。
事实:中国能提供的强项,是“成套打包”:飞机、军舰、远程精确打击武器,再加培训、模拟中心、零件、长期维护,甚至融资和较快交货。
解读:这像买家电送安装、送延保、还能分期,确实让买家省心。
事实:中国过去对外最大的单子之一,是给巴基斯坦的8艘常规潜艇,媒体估计约50亿美元级。
解读:所以如果真有90亿美元的大单,那确实是新纪录;但目前只是传得热,没有实锤。
事实:印尼地盘是群岛,守海路要靠海上多面手和潜艇,盯天空要靠能抢“说了算的天空”的战机和千里眼。
解读:他们要的是能马上顶上用的东西,越快见效越好。
事实:印尼一贯讲“多线下注”,对法国催交货,对美国继续谈,对中国也保持沟通。
解读:他们在比服务、比速度、也在用“备选方案”压价。
另一种可能是,这波“90亿美元”的热议,本身就是印尼在谈判桌上的一道“烟花”,目的不是马上掏钱,而是逼美法两家给更快的交付、更好的条件。
更深入的观察是,中国军工正从“卖一件件铁疙瘩”,往“卖一整套打仗办法”走:从千里眼、超级雷达、导弹垂直发射井,到信号干扰与反干扰,再到数据链和战术课表,一条龙拎包上手。对小国来说,省事;对对手来说,压力更成体系。
事实:真要从中国先买点什么,最现实的切入点可能是岸基反舰导弹、无人机、海上加油车和训练支持,这些对现有队伍改动最小。
解读:先把“外挂”和“耗材”铺上,马上就能看得见守海口的效果。
事实:印尼本地造船厂PT PAL喜欢“在家动手做一部分”。
解读:谁愿意把活儿分给印尼工厂,带着手把手教,谁就更讨喜。
事实:邻居们最在意的,是这些东西多久能到、到手能不能用得顺、有没有人教会用。
解读:口号响不响不重要,关键看码头上是不是多了几条真能出海的船、天上是不是多了几架真能起飞的机。
夜色里,望着马六甲海峡的一名印尼年轻水兵在甲板上擦着海盐,抬头看见远处练习起降的直升机,心里想的可能很简单:不管买谁家的,只要来得快、能顶风浪、打得准,就是好家伙。换作你来当这位水兵的长官,现在这一篮子选择里,你会优先把钱花在哪三样上?
股票配资平台开户,股票资配公司,2020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